2014年1月5日 星期日

2013.5.11 - 期中考:第四課 世界音樂課 -


2013.5.11
- 期中考:第四課 世界音樂課 -

這天鐵花村來了幾位蒙古國朋友
阿爾泰之聲樂團
下午先旁聽了工作坊
草原與海洋
蒙古與南島
單眼皮與雙眼皮
潮爾笛與鼻笛
呼麥與複音

晚上的表演除了可以看到阿爾泰之聲
還有傳說中的阿美馬蘭吟唱者
(到現在已經是第二代囉!)
擺出部落裡日常的小酒桌
重現唱這些歌曲的情境

魯凱族的音樂傳承者佶佬
在吹奏鼻笛之前向上天祈福
表演時常常仰著頭
帶著傳統頭飾的他總讓我覺得
好像身處森林裡
看見一隻動物在和大自然對話
天人合一

最後阿爾泰之聲和旮亙樂團團長的即興演出
口簧琴/呼麥/古調
世界大同

到了阿爾泰之聲的安可曲
全場瘋狂啊
看他們穿得那麼"視覺系"
叫大家站起來
用呼麥和著電子襯樂
真的
帥!!!
(其實蒙古男穿上傳統服真的就像一匹狼
那股氣超難抵擋的~~~)
後來阿美媽媽受不了
除了拿麥克風再即興和唱之外
乾脆直接帶頭群舞
我們牽手繞場
在蒙古電音下跳南島民族的舞步
整場表演結束後我們心兒還蹦蹦跳呢~~

今天除了上了一堂音樂課之外
讓我深思的其實不是什麼技巧
而是"我的音樂傳統"是什麼?
少數民族上台可以穿著族服
唱著族語
說著祖先的故事
從小說臺語的我們呢?

當然現在已經有許多前輩
用臺語創作
卻鮮少聽到傳承臺語民謠或說傳統故事的年輕人

我從很小的時候就開始唱臺語教科書
但當時不敢讓同學知道
覺得很俗
現在才發現
放眼全國放眼國際
這是一種資產
臺語七聲八調的原理
各地區的民謠樂曲
如同世界音樂常用的吟唱虛詞
我還真的可能比同儕多知道一些

阿泰爾之聲在交流時用蒙古語
英譯後再中譯
但其實表演者當中有人是會說英文的
不知是怕麻煩與否
所以再請英譯
但另一個面向來看
這不也是一種自我國家地位的認同?

站在國際上
如果我們認為自己的國家和其他國家相對平等
就該說自己的話 是吧?

最近寫的歌曲
已經慢慢的練習把臺語的一些傳統放進去了
不過大家放心
當我開始有傳承使命感
又身為一個時尚與傳統並存的優秀台南女孩(甩髮)
作品絕對是又新又老的啦
就是那種歪國人會有興趣
本地年輕人也可以接受的啦~~!

所以哪一天我出國表演
也會在台上說臺語的! 乾蝦

(最後簡單PS一下
我好像找到吉他手了 嘿嘿)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