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每年都會跟著爸媽坐遊覽車去花蓮拜拜 印象中廟宇的四周可看見山 所以我一直以為廟座落在山上 想不到十多年後的一天 我竟然住在距離這座廟 走路不到5分鐘的地方 |
我的父母是虔誠道教徒
初一十五、初二十六
除了到小宮裡,還會敬拜家中祖先
對於堪輿姓名略知一二
小時候我還曾經看見媽媽拿著玩具繞著金爐敲敲打打
聽說她是三太子文乩
娘家那邊兄弟(我的舅舅們)都曾參與廟事
我爸他爸(我的爺爺)也曾是家中廟堂堂主
就連我弟現在也扛轎出陣
而我呢
自幼稚園起直到高中,讀的都是天主教學校
吃飯前唱聖歌
考試前到校內教堂劃十字祈禱
音樂啓蒙老師是虔誠的佛教徒
小時候錄過一些佛經唱片
長大後編過一些經文佛曲
最近接觸些許瑜珈哲學、心理學、新世紀的宇宙觀
在花蓮部落的教堂 洗手鞠躬
在泰國當地的廟宇 脫鞋行禮
在自家的道教神祇前叩首禮拜
在瑜珈歌頌時唱著錫克先師的名字
經過往生靈車、喪禮現場
我會按著左胸(心)閉眼默敬一兩秒
這一兩年爬山涉水
我會在行進間謝謝山地河流的允許分享
今天到兩間母娘廟
敬奉簡單的水果
(以我家的禮數來說真的非常簡單,一間三顆橘子,一間一顆楊桃)
不燒香不燒金紙
我告訴眾神
雖然不是古禮那樣的規矩講究
但是我用我的方法合十誠心祈禱
我用我的方法和宇宙環境共處
連香油錢都請祂們等我晚一點領到薪水再添
似乎
從我讀過許芳宜的自傳“不怕我和世界不一樣”後
祈禱方式開始不同
無論對哪尊神明
中心主旨一律只祈禱:希望一切豐盛平安,我自己也會努力學習該學的課題。
無論在臺灣的那座廟宇參拜
總是會看見穿著鳳仙唐裝的信徒
走著步伐、說著天語(總之是聽不懂的語言)
甚至有人還會乾嘔、大哭
今天到玉皇殿前
幾十個信徒同時說話踏舞
可能是聲音太多
當下還真有點心驚的感覺
每次拜拜的過程中
我幾乎不說話
相反的
總是在心裡思考許多事情
像是今天參拜之前買了水果
心裡想著:這果類、這數量能不能拜呢?
而參拜過程中才想起
規矩
都是人訂的
該怎麼拜神
該拜什麼神
有什麼神
都是人創的
我爸說
雖然家裡虔誠
但是可以相信、不要迷信
「先顧腹肚、才顧佛祖」
我的伴的信仰接近無神論
但是他對小動物非常慈悲
有時候聊天他會拿佛家故事舉例
對他來說
也許信仰比較像是一種哲學
但是他對小動物非常慈悲
有時候聊天他會拿佛家故事舉例
對他來說
也許信仰比較像是一種哲學
心誠則靈
無論參拜什麼信仰的神祇
對我來說比較像是一種靜心
無論祈許再多的願望
睜開眼的那一剎那
才發現現在的自己已經如此幸福
(距離上一次祈禱已經多久,而這當中又經歷多少,學了多少)
曾經看過一本有關女人療癒的書籍
裡面寫著女人保持靈性
定期向自己信仰的神參拜
對身心健康是很有幫助的
我想
無論拜神、祭鬼
都是為人
無論對誰祈禱
都是對自己祈禱
正因為參拜的過程是一種沉澱與信念
在這之後我們總是能感到特別地平靜安心、特別有力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